摘要:案件回顾 槟城一名七旬货运公司经理,因轻信社交媒体上的“高回酬投资”广告,仅一个月内分12次转账,损失高达69万3000令吉,最终一无所获。案件涉及一家自称“Industrial Securities International”的虚假投资公司,由退休高管经脸书广告接触骗局,受骗过程如下:
- 通过脸书广告点击链接,与自称公司代表的女子取得联系。
- 对方承诺“48小时内可获100%回酬”,吸引受害者逐步投入资金。
- 受害者自6月4日至7月3日间,将资金12次汇入5个不同银行账户。
- 后续不断被要求支付额外费用,始终无法提现任何“盈利”。
- 意识被骗后,报警处理,案件按刑事法典第420条文(欺诈)调查。
关键分析
- 典型手法
- 社交平台广告作诱饵,精准锁定有投资需求中老年人群。
- 诱导受害者主动联系后,用“稳赚不赔”“极速翻倍”等话术制造紧迫感和可得性假象。
- 多账户、分批转账,有意规避银行风控与受害人警觉。
- 设定提现门槛,不断以手续、管理费等名目继续索款。
- 受害心理
- 高回报预期下,容易忽视风险与核实渠道。
- 多次转账后形成沉没成本,助长侥幸和追加投入心理。
- 社会影响
- 网络投资诈骗愈发多样,金额巨大,受害者多为退休和高资产人群。
- 群体间防骗信息传播不足,易造成连锁受骗效应。
防范建议
- 提高风险警觉
不轻信任何社交平台上“包赚”“短期高回酬”投资广告,正规金融产品不会随意承诺高额回报。
- 核实平台合法性
所有投资前务必查证公司资质,如是否受国家银行、证券委员会等权威机构监管。
- 保护个人与资金安全
对陌生投资邀约保持拒绝态度,不随意泄露个人及银行信息,更不可进行多次、大额分账户转账。
- 共享防诈信息
与家人朋友定期交流防骗案例,关注警方与权威媒体发布的最新诈骗手法动态。
- 遇疑即止损并报警
一旦察觉无法提现、被反复索取额外费用,应立即暂停操作留存全部证据并报警,配合警方调查。
在数字投资时代,作为全球领先金融交易商信息查询平台的外汇天眼 WikiFX,通过多维度服务为投资者构建安全防护体系:收录全球超 3.8 万家金融交易商实时监管数据,涵盖监管机构注册信息、牌照状态等核心维度,用户搜索名称即可秒级生成 “数字信用档案” 查看资质;运用 AI 算法实时扫描交易商合规动态,对监管状态变更、用户投诉激增等风险信号智能预警,精准识别 “监管套牌”“ 地址造假 ” 等隐蔽骗局;除基础资质查询外,还提供 7×24 小时全球金融监管资讯、诈骗案例解析及防骗技巧,投资者通过 Google Play 或 App Store 下载 WikiFX 手机应用,可随时获取交易商安全评分、用户真实评价及行业反诈动态,让投资决策建立在充分信息核查基础上。
结语
高回酬网络投资骗局屡见不鲜,尤其锁定中老年与高净值群体。唯有提升防骗意识、加强金融知识和群体信息流通,方能有效遏制此类诈骗蔓延,守护辛苦积累的个人与家庭财富安全。
免责声明:
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,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、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,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